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当地时间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柏林召开。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指导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牵头,联合全国16家中心共同开展的“围术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纯手术治疗伴中高危复发风险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CARES-009)”,成功入选2025 ESMO的Oral环节,并同步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主刊(IF=88.5)。
当地时间10月19日,周俭教授在大会现场正式公布了CARES-009研究的重磅成果。CARES-009研究是全球首个可切除HCC围术期治疗方案取得阳性结果的3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围术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相比单纯手术显著改善了伴中高危复发风险可切除HCC的无事件生存期(EFS)。
目前可切除肝细胞癌无标准围术期治疗方案。超过80%的HCC患者在肝癌切除术后都会复发,特别是存在高危复发风险时,如单个肿瘤体积大、多病灶或血管侵犯等,这仍然是HCC的重大挑战。IMbrave050研究显示仅术后辅助治疗可能并不能给肝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因为早期的无复发生存期(RFS)优势在后期的随访中并不能维持,而围手术期的治疗可以整合新辅助和辅助阶段的潜在获益,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可利用完整的肿瘤作为抗原,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辅助治疗靶向残留病灶,再次激活免疫系统并促进免疫记忆。
在CARES-310研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相比索拉非尼显著改善了不可切除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中位OS长达23.8个月。CARES-009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围术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纯手术用于伴中高危复发风险的可切除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CARES-009研究是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NCT04521153),中国肝癌分期(CNLC) Ib-IIIa期可切除HCC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到围手术组或单纯手术组,随机分层因素为CNLC分期(Ib vs IIa/IIb vs IIIa)和乙肝病毒(HBV)感染状态(HBV阳性 vs HBV阴性)。围手术组接受2个周期的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200mg,iv,q2w)联合阿帕替尼(250mg,qd)治疗,新辅助末次治疗1-2周后手术,手术后4-8周开始术后辅助卡瑞利珠单抗(200mg,iv,q3w)联合阿帕替尼(250mg,qd)治疗,术前术后用药一年;单纯手术组随机后直接手术,术后观察;两组均允许患者术后做一次预防性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
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EFS(根据RECIST v1.1),关键次要终点为主要病理缓解(MPR,定义为残留肿瘤活性细胞比例≤50%)率和OS,其他次要终点包括R0切除率、完全病理缓解(pCR)率、无病生存期(DFS)、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EFS、安全性等。
CARES-009研究是全球首个可切除HCC围术期治疗方案取得阳性结果的3期研究,围术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相比单纯手术显著改善了伴中高危复发风险可切除HCC的EFS,显示出更高的MPR率,且安全性可耐受,不影响手术。该研究的OS数据尚不成熟,仍在随访中。
CARES-009研究为众多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为全球肝癌诊疗体系贡献了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望成为肝癌围术期标准治疗方案,开启肝癌围术期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新纪元。
凡注有"指南健康"的稿件,均为指南健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指南健康,并保留"指南健康"的电头。




